几个关于新生的故事
最近,四会监狱收到了四名刑释人员向曾经教育他们的警官表达谢意,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他们的新生故事吧。
攻心治本 顽石终点化
近日,四会监狱七监区民警黄李杰收到一封刑满释放人员杨某的感谢信,表达了对监区警察,特别是黄李杰警官的感谢之情。
信里,杨某细数着那些他感到困惑、无助、迷茫的时刻,黄李杰警官是如何一次次、一件件地帮助他解惑、改造。
杨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十一年有期徒刑,犯罪时他才十八岁,入监将近十年,现年二十七岁的他最宝贵的青春都在改造,对于未来,他总是感到非常不安、恐惧,对家庭也觉得十分愧疚,黄李杰警官总是细心地关注到他的情绪变化,常常给予谈话教育和心理疏导;疫情防控影响下,信件往来时间较长;在杨某家乡所在市县出现阳性病例时,黄李杰警官为了减少杨某对家人的期盼与挂念,及时请示上级,在符合规定下安排拨打亲情电话。在亲情电话线路故障的情况下,监区主动与科室沟通,及时排除故障,恢复通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杨某备受感动。
在信的最后,杨某表示“出去以后一定会做一个遵纪守法、感恩社会的人”。以往也有许多罪犯曾向黄李杰警官表示过感谢,对此,黄李杰表示,他只是在履行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职责。
对接社会 加速奔新生
近期,刑释人员王某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四会监狱十六监区民警,他已顺利通过驾考,特意要跟警官分享喜悦和表达谢意。
王某服刑期间,自卑感强,脾气暴躁,对未来消极悲观,情绪起伏大,多次违规违纪。民警了解到王某是家中独子,有大学学历,其父母都是干部,家教甚严,但因为其心高气傲,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对此,民警运用新型教育矫正关键技术,有针对性地对王某进行教育感化。在民警的帮助下,王某重新树立了改造信心,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其余刑三个月的时间里,王某读完了多本书籍和杂志,坚持每天和同改练习英语口语,记日记和健身,并在监区开展的新型教育矫正关键技术和精品课程“交规学习班”中担任项目的罪犯引导员,帮助其他参训罪犯。王某在刑释后,没有忘记警官对他的谆谆教诲,凭着刑释前已学习的驾驶理论知识加以自身不断努力,每天用心地练习驾驶技术,结果顺利通过驾考,在新生路上加速前进。
走出低谷 前路由我创
最近,曾在四会监狱一监区服刑的梁某和高某,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感谢一监区民警对他们的教育与关怀,并为大家送上祝福寄语和节日问候。
曾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梁某,在走出高墙之日,对一监区的民警鞠躬致谢。梁某说:“当年法院的判决下来之时,面对如此长的刑期,不知如何是好,漫长的刑期该如何渡过,人生又应怎样面对?回想当年,如果没有监区民警帮助和教育,就难以走出人生的低谷。在他们的帮助下才有了今天,才能树立信心积极投入到改造之中。在服刑期间还自学了英语,对刑释后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在梁某准备创业开一间甜品店。在视频中,他带着大家参观了他新装修的店铺,并祝其他服刑人员改造进步,一切顺利。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的高某在入狱之后,起初情绪波动较大,家中妻子又与其闹离婚,财产都被妻子支配,一连串打击使得高某心力憔悴,长期失眠焦虑,曾有自杀念头。在监区民警的积极教育引导和关心下,高某逐步走出了困境。回忆起曾在四会监狱服刑的点点滴滴,高某感概万千地说:“当初若没有一监区警官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的人生!”目前高某经营一家家政公司,他坚信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上必然充满希望和光芒。
一直以来,四会监狱始终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在严格公正执法的同时,不放弃救赎任何一个迷途灵魂。
攻心治本,从心出发。针对罪犯的性格和经历,了解改过自新时遇到的困惑和忧虑,实施新型教育矫正关键技术与有针对性的谈话和其他教育改造手段相结合,更好地帮助改过自新。
对接社会,重获新生。为避免重新犯罪,确保罪犯出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监狱以回归指导中心为重要载体,利用通俗易懂和轻松的教学方式,鼓励他们树立积极阳光、憧憬回归社会的良好心态;开设当下热门的“短视频制作”“电商运营”“VR体验”“交规学习”等培训班,以职业技能培训、社会适应性训练为主要内容,提高罪犯释放后适应社会和自主谋生能力,让其更好适应和立足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守法公民。
主办单位:广东省四会监狱 联系方式:0758-330 1012
备案编号:粤icp备20007044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23
技术支持:佛山市国迈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757(020)-8112 6612